Fleabag

Love isn’t something that weak people do. | 弱者不擅长爱。

生活不如意,也可以看《伦敦生活》!

这是一部不管我看多少遍,仍然会在每一集都有所思考的英剧。《伦敦生活》与其他丧喜剧不同,它并非简单地将主角置于阴郁、幽默和嘲讽的背景中,而是以更深入的方式凸显出角色的复杂性和真实性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缺陷和执拗之处,正是这些特质赋予了他们独特的魅力。

Fleabag 偷窃成瘾、懒惰、滥交,很多生活中的潦倒和困境大多都出于她自身人格在道德上的缺陷,这里有原生家庭的影响,更多的要归咎于她自身,比如好友的惨死。
有人说在 Fleabag 身上看到自己,不如说,我们都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一面。 鄙夷fleabag,她自毁倾向显著,关键时刻掉链子; 喜欢fleabag,她幽默善良,为家人挺身而出,把路边醉倒的女生送上车;羡慕 Fleabag,她即使孤独,却有“第四面墙”的观众可以倾诉。 她常常游离于现实的伦敦生活之外,而只有神父发现了这一点。

女主作为一个在伦敦努力生活的女性,成了每一个在大都市中挣扎的普通人的镜像。对于面临的种种困境,我们装作不在乎,强迫自己对每个半生不熟的人报以微笑,然后转身投入自己跌跌撞撞的生活。对每一个为生活疲于奔命的人来说,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。

可又如同该剧的另一个译名“脱线人生”,女主活得放飞而洒脱。

她敢于打破规则,会在继母的餐会上摔碎酒杯,也会为了给姐姐打抱不平而拳击姐夫。如果说第一季讲的是现代女性沉重的精神压力,那么第二季神父角色的引入,似乎意味着要为这个难解之题寻得一种救赎。

What do guinea pigs do? They are born, they shit themselves with fear and then they die. | 豚鼠们日常都做什么?他们出生,然后活在恐惧中,最后死掉。

剧里有对当代人面临的种种复杂情感的思考,有对女性面临的性别困境、自我认同、亲密关系等问题的深刻探讨。女主面对家庭的冷漠、职场的竞争、人际关系的复杂,以及最深层的——对爱和性的迷茫。

对亲密关系细腻又冷静地解剖,是整部剧最迷人的部分。

女主和神父的关系,从禁忌到浪漫,从痛苦到疗愈,充满了情欲的张力,又不乏真挚的情感和温柔的关怀。女主是能动的,她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、痛苦和挣扎,她从不被动地等待男性的拯救和评判。因此,当故事迎来一个如此克制而又温存、无情而又美丽的结局时,并不令人伤感,而是感到分外完整。每一个人物都完成了弧光塑造。爱最终从和他者的连结回到对自我的认同。

I think you know how to love better than any of us. That’s why you find it all so painful. | 我觉得你比任何人都懂如何去爱,所以才会发现爱是如此痛苦。

像结局这样抽离冷峻但又真实坚韧的美感是本剧贯穿始终的特点。才华横溢的女主角菲比同时也是本剧的编剧,她巧妙地运用了打破「第四面墙」这样的独特叙述视角,通过不断和镜头前的观众对话,来分享主角内心深处的忧虑、幸福和悲伤。这种与观众间的亲密互动,让整部剧集在处理喜剧效果、戏剧冲突和沉重情感的平衡时显得游刃有余。

女主是这部剧的编剧,她在剧中表达了很多犀利的女性的思考,其中有一段:

女性的痛苦是与生俱来的,是生理上注定要遭受的,比如,生理期痛、胸痛、分娩痛,你知道的。 这些疼痛将贯穿我们一生。男人则不用承受,所以他们自己去寻找痛苦。他们编造了上帝和地狱的说辞,为的就是感受愧疚和罪恶带来的痛苦,但女性生来就总会愧疚。他们创造了战争,就是为了让彼此感受到疼痛。没有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打橄榄球。 而我们身体里周期性的痛苦一直存在,年复一年。 当你终于能和这些痛苦和解的时候,绝经来了,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!虽然骨盆会有些坍塌,虽然你打扮的漂亮也没人撩你。 但你自由了,不再是个奴隶,不再是生育机器。“

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逆风翻盘的大女主剧本,这部剧像是一盆冷水,告诉我们:生活再糟糕,也得自己去面对,别期待被谁拯救。

Fleabag 绝对是给女性的一份礼物,是我们生活的坦白书。

孤独的人得到慰藉,忙碌的人得到安抚。